讲bet365365体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什么是岳西高腔?岳西高腔简介

来源:讲历史2016-10-16 09:08:01责编:谢荣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岳西高腔是明代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戏曲———古青阳腔的遗脉。青阳腔当时与昆腔齐名,人称“时调青昆”。前些年,它的余脉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流传,可惜日渐衰微。如今,…

岳西高腔是明代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戏曲———古青阳腔的遗脉。青阳腔当时与昆腔齐名,人称“时调青昆”。前些年,它的余脉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流传,可惜日渐衰微。如今,我们却再次听见了这种“绝唱”。

走进“相约花戏楼”

古树,残阳。一群鬓发花白的老人竭尽全力,在深情歌唱,苍凉古朴的歌声延续着一个古老剧种的最后一线血脉。

在岳西县五河镇五河初中的校园内,古树苍遒,残阳如梦。近百名师生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半圆,侧耳聆听,举目凝望。树阴下,七个老人坐成两排,其中几位双鬓已白。前排,居中坐的一位老人,架腿挺腰,双目半闭,神情悠然。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一手拿着手抄本,一手执扇,不时回首与后排众人细语。另五位老人各自手持鼓板锣钹等打击乐器。居中的老人唱几句,大家便随音和唱,同时击鼓鸣锣,于古朴的喧闹声中透出一份苍凉凄婉。

这群年近古稀的老人们演唱的就是在舞台上已绝响30年,被人们称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的岳西高腔。

日前,安徽省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组决定制作一期关于“岳西高腔”的专题节目。五河镇的一班能唱高腔的老人被通知要拍记录片,并将在近日播放,非常高兴,虽然仅仅是拍一个外景演出的场面,但他们依然兴奋不已,翻出尘封已久的剧本和乐器,凑在一起,反复演练已经生疏了的高腔。记者在节目组到来之前赶到五河镇,有幸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

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位执扇的老人,叫王琦福,今年69岁,是这支特殊的高腔班的领军人物。“现在抢救还能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假如等我们这代人走了,恐怕真来不及了。”谈到高腔的未来,这位一生热爱高腔的老人,饱经风霜的眼神中透出深深的怅惘。

居中坐的老人叫王储根,67岁,是这支高腔班中的顶梁柱。嗓子亮,记性好,幼时随父亲学习,唱得几十出高腔戏。虽然30多年不曾登台演出,但劳作之余仍哼唱高腔以自娱……

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的名字,在生命的黄昏,他们用已不再响亮、甚至有些嘶哑的声音,在歌唱,在呼喊。而在中国,在世界上,还有许多象岳西高腔一样古老珍稀的艺术正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默默地走向消亡。

世纪遗响濒临消亡

岳西高腔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岳西被发现,1957年由文化部定名。它是曾于明代中叶风靡全国的青阳腔的遗脉。

《中国戏曲史话》记载道:“到了万历年间,大城市中,青阳腔最为盛行。当时人们把它与昆山腔并称,呼之为‘时调青昆’……”青阳腔的形成是明代徽州一带艺人为中国戏曲做出的巨大贡献。青阳腔于明末清初开始走向衰落。如今,其发祥之地———池州、青阳一带已湮没无闻了。但是,就像大潮退后低洼处会留下沼泽一样,青阳腔在大城市衰落,早先流入乡村的青阳腔却得以部分地保留下来。临近青阳、池洲一带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有幸传承了这一古老剧种,历尽300多年风雨仍延续着青阳腔一线血脉。据不完全考证,至今,仅安徽岳西与江西湖口民间仍有人习唱高腔。岳西高腔的承传,有着重要的戏曲史学价值。

五河镇至今流传着一副戏联:“一出升平歌大有,万家欢乐唱高腔。”读着这副对联,透过百年时空,我们可以想象,在青阳腔走向没落之际,它的支脉岳西高腔却在这2000多平方公里的莽莽深山区,走向了极度的繁荣,创下地方戏曲史上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岳西县曾花大力气挖掘、拯救因绵延战火而辍演20多年的岳西高腔,并成立了岳西高腔剧团,以幸存的老高腔艺人为师,传承新人。1960年高腔剧团解散,大规模的舞台化装表演岳西高腔逐渐停歇。20世纪70年代中期,岳西高腔在民间也几近绝响。2002年,岳西县举行庆祝十六大大型民间文艺展演时,通过挖掘、演练,岳西五河镇原民间高腔班的几位老人登台表演了一出高腔———围鼓坐唱,县剧团的演员表演了一出高腔折子戏。据悉,这是近20多年中岳西高腔唯一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抢救高腔刻不容缓

现就职于省艺术研究所的作曲家徐志远先生曾在岳西工作多年,对岳西高腔有过深入的研究。徐志远认为,抢救和保护岳西高腔十分重要。青阳腔是安徽第一代古老声腔,已有500余年历史,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青阳腔与后来的安徽的徽剧、黄梅戏以及湘剧、赣剧等许多剧种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研究中国戏曲史,青阳腔是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青阳腔已经衰落,而其主要艺术遗产却比较完整的保留在岳西高腔中,岳西高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必须加以挖掘和保护。

岳西县文体局的汪同元先生近20年来较系统地研究岳西高腔,搜集、编纂、撰写的高腔资料、论文达50多万字。通过他和前人的努力,初步理清了岳西高腔的来龙去脉,澄清了岳西高腔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汪同元认为,作为一种正在走向没落的艺术形式,想恢复它历史上繁荣时期状态几乎已不可能,但抢救保护延续这一古老艺术刻不容缓!汪同元说:“岳西高腔濒临失传,主要危机是后继乏人。但现在如果立即行动起来,抢救和保护岳西高腔还不算为时过晚。因为高腔在岳西流行了近300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建国以后,所做的一系列高腔演出和保护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年演出高腔的演员和群众还有一部分健在,只要条件和气候许可,传承新人问题不大。虽然舞台辍演30余年,但对高腔的研究基本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在,仍保留着200多出高腔剧目和100多出高腔的唱腔录音。《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书中保留着大量关于岳西高腔的艺术音乐资料。”汪同元认为,当前,抢救和保护工作可从几个方面入手:由专业剧团组织演员,精选部分传统剧目排练,进行艺术传承与创新;在有高腔演出传统的乡镇,发动群众,恢复业余班社,进行小型演出,并组织有志青年学习、收集、整理、编纂岳西高腔艺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和旅游开发结合,开发高腔艺术资源,探索新形势下高腔走市场化经营的新路子……岳西县文化体育局局长储争鸣向笔者介绍:岳西县十分重视岳西高腔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目前,申报岳西高腔为中国优秀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工作正在进行,省市主管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和支持。岳西县正在筹建岳西高腔工作室,必要时要成立岳西高腔工作委员会。现在,培育演出载体、排练剧目、传承新人、以及高腔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等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关链接:岳西高腔的艺术风貌岳西高腔现存200多个剧目,演出的剧目分为喜曲和“正戏”两大类。喜曲剧情简单,内容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直接参与民俗活动,如灯会上唱《天官赐福》等。正戏以明代传奇剧目为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涵丰富。岳西高腔剧目的最大特征,便是大量运用“滚调”,即将传统曲牌结构破开,在曲词的曲前、曲中、曲尾、曲外,自由地增加不拘韵律,不拘句式、字数的唱词和说白,务求通俗易懂,使剧中人的感情得以尽情发挥,使之更适合演唱。另外,高腔剧目的文词十分典雅。

从音乐方面看,岳西高腔具有声调高锐、人声帮和、不被管弦、以锣鼓伴奏的特点,表演起来一唱众和,既古朴喧闹,又委婉抒情。

岳西高腔有演出形式有二:其一是“围鼓”,属清唱,由五、七艺人围鼓而坐,各执一件打击乐器,按剧本分唱剧中角色,以鼓板师领头,一唱众和。另一类演出形式也即岳西高腔表演中居主导地位的化装登台演出。基本沿用青阳腔的行当角色体制。

旧时岳西高腔被奉为正宗,可参与宗族、喜庆、娱乐、宗教性的演出,不演“赌戏”,不参与丧葬。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三国中最争议的将领是谁?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