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语是京族本民族的语言,与越南语言基本相同,但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在语音和语法方面也小有差异。京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海边的巫头、澫尾(万尾)、万西、万东、山心、贵明六个村内。这几个渔村原来是号称「京族三岛」的三个小岛,1970年代因围海造田,巫头、万尾形成了一个大半岛。半岛上京族与汉族杂居,而山心岛居民全为京族。这三岛在中国明清时期是阮朝越南的飞地,1885年,大清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签订《中法和约》时,划归中国所有。因与越南的文化隔离时间不长,另
民国时期与改革开放後边境常有商贸往来,所以如今中国境内的京语与越南的越南语北方话差异不大,不影响互相对话交流。京族没有本民族通行的文字,其所遗存的一种土俗字——“喃字”,是15世纪之后,越南文人根据民族语言(越语),借用中国
汉字的造字方法创制而成的。它既用汉字表音,也用汉字表义,如“三”字写作“巴三”,“五”字写作“南五”,左边表音,右边表义。喃字,意即吟唱的文字,多为民间所用。这种土俗字在京族民间,仅为歌师、法师等少数人所掌握,用以传抄歌本、宗教经书、族谱乡规等,通常是夹杂着汉字使用。由于其结构复杂,笔画过繁,表音又往往不够准确贴切,因而难以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没有能够全面推行和规范化。随着京汉文化交流的深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汉字早已成为京族人民日常记事以及交际的主要工具。
在语音方面,它以音节为语言的自然单位,每个单节都由声、韵、调组成,并且都有一定的意义;声母28个,韵母104个,元音分长元音和短元音,韵尾有鼻音和塞音,声调有舒声调和促声调。在词汇方面,有单纯词和合成词,绝大多数固有的单纯词都是单音词,合成词主要依靠词和词之间的意义和语法关系来构成;有一定数量的虚词,虚词的使用和语序一样,在句子中起重要作用;还有很多的量词,量词有表示数量和区分事物类别的作用。在语法方面,其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词和量词外,其余修饰成分都放在中心词后面。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