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为了迎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江苏扬州市汤汪乡九龙湾社区开展民俗“啃秋”吃西瓜比赛活动,来自社区的小朋友欢聚一起吃西瓜“啃秋”。中新社发孟德龙摄?
7日上午10点31分,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萧放认为,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同时表示,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人类与自然协调的时间指南,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积极意义。?
立秋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
萧放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依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确定的时间点,每一时间点相距15天,如果以立春为起点的话,立秋在第十三个节气点上。
萧放说,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它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是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民谚早就有“三伏在秋”的说法,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因此,立秋过后,往往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网站的预报,7日北京气温为24℃到32℃,仍会让人感到闷热难当。
“不过一旦进入立秋,气温就会逐渐下降,秋老虎也威风不了几天了”,萧放表示,“正可谓‘交秋一日,水冷三分’。”
古人如何过立秋?
在古代朝廷,立秋时要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萧放介绍,立秋当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京城西郊迎接秋气。天子回朝之后会对有功的军人进行奖赏,并开始军事训练,整顿法制,修缮监狱,审理案件,处分罪犯,征讨抗拒王命之人。这一季节,农人新收稻谷,进献给天子,天子尝新之前,先供给祖先。
宋代,立秋当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宋代民间有戴楸叶民俗,人们在立秋当日将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以迎节气。这是与立春戴彩胜迎春相对应的民俗。
此外,还有咬秋民俗。清代北京人在立秋日阖家同食西瓜、茄脯,饮香薷汁,寓意秋后可免暑热痢疾之害。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仍有积极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明。古人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性质安排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有所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否对现代人已无意义?萧放认为,古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比现代人要好。自然节律仍是现代人应当遵循的时间框架,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古人在长期自然生活中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
其次,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立春尝春、迎春、清明品茶踏青、立秋吃瓜秋游、大寒咏雪赏梅也是一种传统的时间生活情趣。
再次,人类无论有多大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逃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加愉快幸福。在萧放看来,现代人应自觉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这里要说说周朝时候后宫的编制,也就是天子究竟有多少个法定女人。据《礼记》中介绍,天子的后宫归王后领导,王后以下,是三个夫...详情>>
周总理本是个笑口常开,“宰相肚里能行船”的人物,并且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他开怀大笑时,常常是双手抱臂,把头向后仰去,笑声响...详情>>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
杨贵妃体重138斤?唐人“丰肥浓丽、热烈放姿”,以肥为美,世人公认。有野史考证:杨贵妃身高1 64米,体重138斤。这个数字是否...详情>>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