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城就变成了灯的世界、歌的海洋,人们享受着节日带给他们的乐趣。因百姓广泛参与,奠定了河灯歌节良好的群众基础。2004年,资源县河灯歌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十大百姓生活游主题活动之一。河灯歌节已成为资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份纠缠在人们心中无法割舍的情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的河灯歌节,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去资源县旅游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天天河灯歌节”带来的浓厚氛围,漂一盏河灯、唱一首山歌已成为一种时尚。
与山歌为伴的苗家人
七月半又叫中元节,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祭祖节日,传说是祖先回家的日子,届时,各农家都于神龛前以供品供奉,烧香化纸,虔诚备至祭祀神灵。资源五排苗族善歌,民间还保存着历史悠久的歌俗--“七月半”歌节,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举办的一个以歌为主的民俗活动。
说起资源五排苗族七月半歌节,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明洪武年间,一位叫香妹的苗族大嫂在官兵袭击苗族山寨时因在村外做事而幸免遇难。在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还有她的儿子和侄儿。于是她带着儿子与侄儿从家乡逃到桂东北的资源县五排烟竹坪安家落户,繁衍至今,形成了烟竹坪的“杨家寨”。五排苗族为了记住先祖艰苦兴家创业的历史,用山歌警诫后人,把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定为苗家的歌节,三天之内尽情对唱山歌。从这层意义上讲,五排苗族唱山歌最早的意义是为了缅怀先人、警示后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文明的融入,五排苗族的山歌也赋予了新的内容。人们用唱山歌来祈求神灵们的庇护,保佑苗家的庄稼获得丰收,免遭灾害。烟竹坪村民们说:“前辈说烟竹这地方就要唱歌,歌唱得越热闹,农业生产越红火。”“烟竹不唱歌,禾少败子多。”就是一种生动体现。人们还用山歌表达爱慕、丰收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自发地在河畔、桥亭聚会,相互对歌、寄托感情。每逢歌节,身穿盛装苗族群众载歌载舞欢聚一起。除了山歌对唱,还有民族歌舞表演、舂糍粑、捞粽子、斗牛、斗鸡、打陀螺、舞狮子、风味小吃、民俗产品展销等一应俱全。用山歌表达情感,用山歌咏叹生活,用山歌陶冶情操,山歌已融进了苗家人的血液里。
在五排苗家,油茶与山歌是姊妹关系。在他们的生活里,那里有油茶,就有富有韵味的山歌。有油茶助兴,山歌便象油茶一样又醇又香。打油茶成为资源苗家人每天必修课。五排苗族的油茶讲究的是浓、香、辣、麻:将油、食盐、生姜、茗茶倒入锅内同炒,待油冒烟,便加清水,煮沸,用木槌将茶舂碎,再用文火煮,然后滤出渣滓,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黄豆、花生、米花、糯米饭的碗里,再放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为作料。夏秋两季,可用豆角,冬季可用红薯丁等泡油茶。喝茶时主人给每人一根筷子,如果不再喝了,就把筷子架在碗上.不然主人会一直陪你喝下去。“一碗油茶有点麻、二碗油茶有点辣、三碗油茶香喷喷,四碗油茶香麻辣。”“煮出苗家人的希望,喝出苗家人火热的生活……”大家围桌而坐,把身心都放松,一边喝油茶一边唱山歌,是苗家人一天劳作中最为惬意的事。
河灯寄托哀思表达祝福
资源大埠头群众到了七月半就有放河灯的习俗。至于,放河灯的起缘,也众说纷坛。据佛学研究著作称,盂兰会起源于“盂兰盆”的故事。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五代十国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将盂兰盆节改称为“中元节”,俗称“鬼节”。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如今,资源河灯早已不再是祭祀的专用品,人们开始用它来表达心中良好的祝愿。河灯的习俗一直传到今天,制作河灯的技术也是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制作材料与形状也随着现代文明融合有了创新和改进。据资源当地老人说,过去最早的河灯叫糠灯,灯盏是用糠皮蒸制而成的,灯芯是莲梗用糠油和米汁浇附制成的,点燃后“青光熠熠、烟洁如云”。到后来又有了桐油灯,灯芯用棉线,或把灯芯草一根根去了皮,晒干了,再把那白白的灯芯草用作灯芯,而糊在用竹片制成的灯骨架上纸是经过用油浸染的,漂放在江面上,给夜幕笼罩的江面增添了神秘的气氛。后来这种灯因费事不经济,就改用了红纸剪成方形,对角一折,然后剪成莲花形,把花用蜡水浸过,以用来防水,而灯芯也改用了蜡烛,这种灯放在江面上更是壮观。还有的人们用时令的作物作料来制河灯:七月半正好是西瓜上市时节,人们把西瓜切成两半,再把西瓜掏空,把四周掏薄,在瓜皮的中间用一根削尖的竹签插上一支蜡烛,然后点燃,它就可以随着微波荡漾在水中了。“那时,一家几口人都亲手做河灯。吃过饭后,每人提一个灯到江边漂放,还烧一些钱纸,以此祭祖和缅怀亲人”。曾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资源制灯艺人唐寿生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源河灯的工艺和材料也改进了许多。用竹条作骨架,用特制的防水纸糊面,并在灯的四周配有山水、人物、房屋、花草、鸟兽等。灯的种类繁多:智慧灯、平安灯、延寿灯、情人灯等各有寓意。式样也千变万化:有含苞待放的莲,也有跃跃欲试的龙,有憨态十足的牛,有活泼好动的猴等样式新颖别致。大小各异:有大到长达数十米的巨龙,有小如饭碗的莲花灯。
民俗与现代碰撞下的河灯歌节
随着民族文化频繁交流,苗、瑶、汉等民族的风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结合,相得益彰。1995年,资源县委、政府加以引导,把唱山歌和放河灯的习俗加以整合,形成了在资源县城举行的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盛会。
“用市场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来运作河灯歌节,围绕“歌”和“灯”两大主题,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真正使河灯歌节这一地方民俗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带动资源县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资源县委书记唐厚军说。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河灯歌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带动了旅游档次的提高:河灯歌节成为了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活动之一,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河灯歌节也培育了民间山歌好手和制灯艺人。从山歌王擂台赛走出来的瑶族歌师罗友军算是资源县山歌手的代表,一身富有特色的盘王装饰和拥有一付充满滋性的唱腔的他在当地深受欢迎。已荣膺广西四大山歌王的他用山歌表达了河灯歌节对山歌文化的培育之情:“丹霞红城万花开,年年月半摆歌台,灯海歌潮浪推浪,传承文化育歌才。”唐寿生是资源县20多个有着精湛制灯技术的艺人代表。每天闲暇时他和一家人凑在一起,缝缝剪剪,粘粘画画,捣鼓着他们心爱的河灯。每逢七月半,唐老汉家都要制作四五个大型的河灯,风雨桥、梅花鹿、西红柿、风帆石等实物都是他们模拟的对象。“每个大河灯一般要两个人花上半个多月的时间来制作完成,但可以卖到较高的价格,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谈到河灯,唐家人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由于制河灯,他建起了五层洋房,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今年,资源县河灯歌节已走入“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企业运作下的河灯歌节更注重民俗风情的挖掘和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在资江江面搭设擂台,组织新颖别致的摇滚音乐与本地山歌对决。届时,不仅上海等地的摇滚乐手登台亮相,而且还有法国南部有名摇滚先锋麦雷狄献艺观众。与此同时,游客亲身体验一把资源山村“手锯原木”、“编织竹筛”、“冲糍粑”、“打油茶”、“磨生态豆浆”等原汁原味的土俗民风之瘾。
“一江资水源远长,河灯如浪歌如潮。政府引导传文化,河灯歌节节节高。”一个承载了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赋予了广泛的文化内涵的群众性节日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长。
前不久刚刚在河南下葬的柏杨先生,对于曹操的称谓曾有过精彩的论述:“象谈到曹操,他一直到死只不过是东汉王朝的丞相,可是就在...详情>>
通过对宁远大捷简介,了解明军和后金的交战历史,也能对明朝末期的大将袁崇焕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宁远之战发生在明朝最后第二个...详情>>
铁扇子宋清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七十六位。宋清是宋江的弟弟,来到梁山之后,安排他管...详情>>
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详情>>
孝睦皇后王氏(约公元前46年—公元21年),冝春侯王咸之女,新朝皇帝王莽的第一任皇后。王莽建立新朝后,立王氏为皇后。王氏生子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