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
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南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同年,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兴建“中山楼”,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
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截止到2007年)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制皇帝。他完成了bet365365体育上的第一次统一,他也是我国影响深远的一位皇帝。而他的离奇死亡,不得不...详情>>
看过兄弟连的人一定知道空降兵,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一支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详情>>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尤其是他的前半生一直是令人好奇的一段经历,这段时期陪伴在溥仪身边的两位女性主要是他的皇后婉...详情>>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发家,以致后来直接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人到老年的他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接班人。开始是褚英,但是后来褚英...详情>>
个人作品诗作选摘《刘伯川席上作》《发淮安》《杨白花》《巫山高》《入蓟州界》《宣德丙午谒二陵(二首)》《清明有感》《题少保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