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bet365365体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村寨中民风淳厚的侗族萨玛节

来源:讲历史2017-10-16 10:28:48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 聚居在黔东南的民众在榕江萨玛节上劲舞欢歌。 村落中幽深静谧的萨玛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为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十大圣…

聚居在黔东南的民众在榕江萨玛节上劲舞欢歌。

村落中幽深静谧的萨玛祠。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为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十大圣地之一,因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古朴的民俗文化至今得以保存。这里众多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形成了奇特的节日文化。黔东南州每年有民族节日135个,有“百节之州”的美誉。在众多的节日里,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侗族萨玛节”是最富有神奇色彩的一个。

以榕江三宝千户侗寨为中心的祭萨文化,气势恢弘,古老神奇。每年的“侗族萨玛节”生动地展示着榕江各族民众的精神风貌、浓郁别致的民族服饰和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静静的都柳江绕过三宝侗寨,停靠在江边的三两条小木船迎着波浪轻轻摇动。榕树有情,纷纷垂下枝条,就像伸出双手抚慰远行的一江碧水。高高的鼓楼下,侗家女儿齐声唱着多耶歌,感谢女神萨玛永世的庇佑……

“小小的祠堂总是被精心选址在村寨的最幽深处,与鼓楼相比,少了高调与张扬,内中供奉着侗族人民心中最大的神"萨玛",侗家人将其膜拜于心,默默伺奉。”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院长、贵州省侗学会常务副会长石开忠说,自己从小在侗寨长大,侗族民众祭拜萨玛的场景特别庄重肃穆,村子里只有妇女和德高望重的寨老,才可能参加那样的仪式。

“萨玛”侗语直译为大祖母,深意则为至高无上的女神。如今,在贵州境内的榕江、黎平、从江、天柱等县,一些侗族村寨信仰萨神,每一个村寨都修建有萨玛圣母祠,每年在特定的时候全村妇女共同祭萨祈福。

这是一种早期社会女性崇拜的文化遗存,千百年来根植于侗族人民的心中。有关萨玛的传说有多种版本,其中,女英雄说流传最广。那是一个没有时代背景的悲壮故事,一个名叫杏妮的侗族女性先祖,为了保护族人,征战中倒在了今天黎平和榕江交界的一个叫弄堂概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先祖,人们修建村寨前就要在她亡故的地方,取来一捧泥土修建萨坛,才开始修建房屋。侗族古寨规有“未建房屋,先建鼓楼,未建寨门,先设萨坛”的说法。

古朴的祠堂内,萨玛的化身是一把半开半合的黑色雨伞,立在小屋正中的萨坛上,萨坛由泥土和石块组成,建坛之初还要埋下捶布的木棰、火钳、三角架等等生活用品。在石开忠的记忆里,小孩子是不能参与萨玛祠内的仪式的,但是孩子们却可以和大人在随后的庆祝活动中,都有分享相同份量食物的权利。“无论是八十岁高龄,还是身在襁褓,都会在活动中分得数量完全一样的食物,这是一种原始的平均主义。”

在几十年前,萨玛祠由专人看管,平常的日子里,大门紧闭,外人更是绝对不能进入其中。如果寨子里出现鸡瘟、猪瘟等特殊事件之后,老人们就会认为,寨子里的萨神已经不在位置上,所以没能及时保护寨子,需要重新请神归位。于是,立即会封寨三天,进行扫寨,隆重地祭祀萨玛,以祈求保佑。“由于外界人员不能参观,所以很少有这方面的文献记录。”

在2012中国榕江萨玛节开幕式上,每个村寨的代表在看台上观看演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身盛装打扮、手举黑伞、头戴红花的阿婆们,67岁的胜珠就是其中一位。在侗族社会中,她们被称作“登萨”,是守护萨玛祠的妇人。胜珠22岁嫁进了榕江古州镇车江一村,她的婆婆就是一位登萨,岁月流逝,婆婆渐渐老去,她依着旧俗让媳妇胜珠熟悉并接任这个职位,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

车江一村的萨玛祠距胜珠家不远,祠堂外部并没有特殊装饰,隐藏在村寨一隅,幽深静谧,如果不是祠前院门上题着字,路过的外人无从知道祠堂的存在。年迈的胜珠弯着腰,整理着萨坛上的黑伞,伞柄处用侗布包裹着一个人形木偶,那代表着她心中无比崇敬的萨神。

村子里的侗歌队要去三宝侗寨参加唱歌比赛,胜珠提前来到祠堂内,烧茶敬供,并把供过萨玛的茶水准备好。不多时,侗歌队的妇女们装扮一新,走进祠堂内向胜珠讨要茶水喝。据说,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胜珠开朗健谈,她说,守萨玛祠的人一生都会得到萨玛的保佑,身体健康。“萨玛有七姊妹,都是天上放下来的女神,是下来管天下的”。村子里,建鼓楼、买斗牛、架设村前寨后的桥梁……总之与全寨活动有关的重要事件,都要事先去萨坛拜祭,然后才能开展活动,并期待获得成功。

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胜珠都要打开祠门,烧纸供香敬供,这一切所产生的费用,都由她自己来承担。平常如果村子里有人来还愿、许愿,就会请她开祠门。几十年来,她把这个静静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手里紧攥着的那把祠堂大门钥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家族责任。

胜珠的丈夫杨光景年近八旬,因为有病一直瘫坐在家里的椅子上,但他亲笔在纸上写了“萨玛简介”的文章,给不了解萨玛的过客看传说很久以前,萨玛带着子女来到三宝侗寨开荒造田,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所以每个村子都修建有萨玛祠。“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这个村子的萨玛祠还有一亩田产,一年的收成归寨老管理,作为供奉物品的支出。”歪歪斜斜的字,是这位病重老人在病床上,费了很大的劲才完成的工作。

在榕江县旧州镇的车江大坝,十个村寨紧紧毗邻,数十株高大的古榕树依次耸立在都柳江畔,风景怡人。在车江八村,年近八旬的寨老李长英坐在祠堂外,默默地看着妇女们提着装有香烛的竹篮前来祭拜。祭萨仪式上,李长英和寨上的几个老人手握着芭茅草,走在转寨队伍前列,芭茅草顶端挽着一个活结。李长英说,那是早年迁徙到贵州,在荆棘迷雾间穿行时,族人用以识别的路标。

如今,祭祀活动还保留着最传统、最独特的宰杀祭牲的方式,神秘原始。人们对萨玛的敬仰,每一处细节都尽可能彰显出来。除此之外,全寨妇女列队转寨则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一项活动,她们不分年长年幼,在祠堂的庭院内,各自采摘一枝四季常青的千年艾,细心戴在发髻一侧,然后,所有人紧跟撑着伞的登萨,沿着寨子外围走上整整一圈。据说,所到之处来年就会得到萨玛神的庇佑。

长长的队伍沿着寨边的小路,在鞭炮声中缓缓行进,银佩叮当,祝福声声。李长英说,车江八村的萨玛祠在文革期间被毁,有一户人家,在原址上喂马,萨玛祠被毁几天后,那户人家发现那匹马的眼无缘无故就瞎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要对萨玛时刻怀着最虔诚的心,而供奉她的祠堂丝毫不能受到亵渎。“即便是破"四旧"的年月,人们也是悄悄来祭萨,从未间断。”祭萨是侗族先祖遗留下来的一段历史印迹,流传至今,代代相承。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