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时间不在农历五月初五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征。苗族的龙船很别致,一般是一株大杉树或大梧桐挖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船身长20米左右,船头翘起水面很高,安装上一个大龙头。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着,显得很威风凛凛。船尾也翘出水面,插着芳草,名曰“凤尾”。 ?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重安江由秉入清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是日男女极其粉饰,女人富者盛装锦衣,项圈、大耳环,与男子好看者答话,唱歌酬和,已而同语,语至深处,即由此定婚,甚至有时背去者”。清(同治)徐家翰《苗疆闻见录》:“(苗人)好斗龙舟,风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
苗族龙舟长二十余米,宽一米。它由三根形直完整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一根长二十三米为母船,两侧每根各长为十长米为子般。龙头、龙颈由一根二米长的水柳木雕刻而成,上涂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麟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一个十来风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骠悍青年担任。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桨。身披蓑衣,头载斗笠,以示祈雨。比赛场面十分激烈,使人振奋,使人向上,的确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从该项活动的观赏价值来看,它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
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船赠送礼品——鸡、鸭、鹅、猪。有的把礼品放在船上,有的挂在船头。
时到中午,三声号炮一响,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在吆喝声中破浪前进。锣鼓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此起彼伏,把整个节日推向高潮。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赛马、斗牛、斗雀、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二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
农历五月,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
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待龙船节前,村民举行过隆重的祭祀龙船的仪式后,方抬下龙船,放入清水江练习和比赛。? ?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都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详情>>
看到这种标题出现,可能都觉得这是一个笑话。不过在战争时期,虽然大局面上的事情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小细节中是否有我们遗漏的故...详情>>
看电视《武则天秘史》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镜头,就是李世民还没死的时候,武媚娘就已经个李治在李世民的房间里乱伦了。后人李世民...详情>>
在清朝帝国灭亡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曾经一度土匪盛行。民国时期的土匪简直多如牛毛,这个时期的土匪不单单是男土匪,还出现...详情>>
每个朝代的官服都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比如宋代的管帽有两根长翅,清代的官帽是顶戴花翎。在这些各具特色的官帽之中,宋代官员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