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公元1350年-公元1402年),明分宜(江西分宜)人,洪武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黄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黄子澄的无惭臣节为旧时的士子所歌颂。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黄子澄,名黄湜,以字行,分宜澧源(今为大岗山乡大坑村)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三(俗称探花)。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谈论削藩之事。皇太孙问黄子澄:“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黄子澄答道:“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最后还是灭亡了。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皇太孙认为他说得对。后来,每次叫黄子澄,必尊称他为黄先生。
参见:建文削藩
朱允炆即位后,任命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夺藩王权。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但黄子澄有不同意见,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候,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
周王是燕王的母弟,削周是剪除燕王的手足。最后黄子澄的意见被采用,周王等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 朝廷用黄子澄和齐泰的计谋,调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
当年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来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五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父亲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替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但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除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但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不久朱棣便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起兵叛乱,上书朝廷指称黄子澄和齐泰为奸臣。 明惠帝派老将
耿炳文讨伐,初战不利。明惠帝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以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齐泰极力反对但无效。李景隆接任后,表现更令人失望,屡战屡败,损失数十万人。朱棣乘着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极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明惠帝便免去二人官职,但仍暗中与二人议事。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李景隆在济南战败后被撤换,明惠帝赦免了他,黄子澄哭着请求明惠帝治李景隆的罪,明惠帝没有接纳,黄子澄便说:“大势已去了,我举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当盛庸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在东昌大破燕军后,明惠帝在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正月恢复了黄、齐二人的官职,可是在三月盛庸在夹河战败后又再次免去二人官职。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明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
后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乐帝)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 后收黄子澄遗骨葬昆山县(属今江苏省)马鞍山下。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黄子澄始得昭雪。 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黄子澄因株连九族,稗官野史,作品亦少流传,遗稿散失殆尽。现见诸史志的,仅存《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送刘医士歌》和《大岗山广庆寺记》等诗文17篇。
黄子澄年少时便发愤读书,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勤斋”。黄子澄在精通经史的同时,对文学也肯下功夫。他的诗文委有造诣,且才思敏捷。据《曝书亭诗话》记载:他去蒙山石门初次拜谒梁寅时,梁寅令他作《枯梅》诗,他稍事想索,一首好诗就出来了。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黄子澄考中乡试第二名,第二年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当明太祖问他的年龄,他说是34岁,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于是,明太祖把他从第一名换成第三名,就这样,状元变成了探花。
乾隆帝:当时永乐位本藩臣,乃犯顺称兵、阴谋夺国,诸人自当义不戴天。虽齐泰、黄子澄等轻率寡谋,方孝孺识见迂阔,未足辅助少主;然迹其尊主锄强之心,实堪共谅。及大势已去,犹且募旅图存、抗词抵斥;虽殒身湛族,百折不回,洵为无惭名教者。
张廷玉《明史》:齐、黄、方、练之俦,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
由于黄子澄惭臣节,不降服朱棣,被朱棣残酷地杀害,还祸连十族,所以旧时的士子都歌颂黄子澄的节义,鞭挞朱棣的凶残。如赵逊颜的《过太常祠》诗:
如公节义振义秋,不负科名第一流。
晁错计纾忧更切,景隆荐误恨难收。
一朝鼎镬君臣薄,异代蒸尝奸宄羞。
最是伤心株连处,还多十族入双眸。
此诗在赞叹疾风劲草、百折不移的黄子澄,针砭鼎镬臣僚、株连十族的朱棣的同时,还对黄子澄参与这场斗争的得失作了评价。
黄子澄被杀,祸及满门,株连九族,家属被杀65人,异姓致死者54人,外亲400余人皆充军。
南京城破之前,黄子澄的妻子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从老家来到苏州府,决心与黄子澄共赴国难。苏州知府姚善见局势难以挽回,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改变了他们的姓名、户籍与身份,以便能逃脱即将到来的大屠杀。黄圭改名为田立微,户籍改在苏州府昆山县,身份是位道士;二儿子黄玉改名为田彦修,身份是昆山县一农村的里正;三儿子黄润改名为田彦温;四儿子黄泽还是少年,也是改名换姓。4人均学会了昆山方言,忠臣之后终于逃脱了朱棣的大屠杀。
幸存的妇女则遭到惨无人道的凌虐。 有子孙黄表在明武宗时考取进士。
黄子澄死后葬在昆山市的马鞍山,在昆山亭林园里可见到黄子澄的墓碑,上面镌刻着“明黄节悫公子澄墓”8个大字,但他的坟墓已无从寻找。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