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子

韩湘子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中文名:
韩湘子
社会关系:
相传为唐朝韩愈的侄孙(一说侄子)
身份:
道教八仙之一
人物简介:

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有说法称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韩湘。据学者考证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

韩湘子参与事件/话题
中文名
韩湘子
社会关系
相传为唐朝韩愈的侄孙(一说侄子)
身份
道教八仙之一
最早记载
《酉阳杂俎》卷一九
擅长
洞箫
性别

人物轶事

韩湘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韩愈过生日时他回来了。韩愈一看,那天是大喜的日子,也不好骂他,看他穿一个道士这个样子,邋里邋遢的回来了,又喜欢又不高兴,结果就问问他,来给叔祖拜寿总不错,你做什么不读书不考功名,去外面学这个当道士。看这个牡丹花跟诗句不相关嘛,倒是那两句诗很好记住了。后来韩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回宫,写了一篇奏表,皇帝一生气,大为恼火,就把他贬到潮州,他刚好路过秦岭,此时此景正是他侄孙写的那句诗。此时想起他侄孙告诫他的即是贵为王侯将相也如过眼烟云。

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门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当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据学者考证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和尚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化韩愈来抵消韩愈的影响力。

典籍出处

1、原称 韩湘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唐 韩若云 《韩仙传》载: 韩湘 ,自少学道, 吕洞宾 度之登仙。 湘 又欲度其叔 愈 。会 愈 宴集朋僚, 湘 赴宴,劝 愈 弃官学道,呈 愈 诗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等句, 愈 斥为异端,不从。 湘 乃以径寸葫芦酌酒遍饮座客,又以火缶载莲,顷刻开花,花上有字成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 蓝关马不前。” 愈 终不悟,乃别去。后 愈 以谏迎佛骨事贬刺 潮州 ,别家赴任,经 蓝关 ,值大雪,马惫于道。 湘 忽至, 愈 悟曰:“子言验矣!” 湘 护 愈 抵任,最后乃度 愈 成仙。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及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前集卷九并载其事而互有异同。 

2、《青琐高议》谓 湘 字 清夫 ,为 愈 之侄,且云所开之花类牡丹。《酉阳杂俎》谓 愈 之疏从子侄,并失其名,且云 湘 为 愈 之牡丹染色。又,两书均未言 韩愈 被度成仙事。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及 韩愈 《韩滂墓志铭》, 湘 字 北渚 ,为 愈 之侄孙,官至大理丞,非神仙中人。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所谓“八仙”之一的 韩湘子 形象,当由《韩仙传》等书所载附会渲染而成。 清 赵翼 《八仙》诗:“ 韩湘 、 张果 、 吕洞宾 ,此外载籍无其人。” 

历史记载

如果看过《八仙过海》的故事,我们就会知道唐代大诗人韩愈有个侄孙叫韩湘子的,后来成了八仙之一。不过,如果查对历史,我们会发现韩湘只是一个唐代走上仕途的官员,而非神通广大的“韩湘子”。香港《文汇报》今日刊文,分析了韩湘子的“神化”过程。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韩湘被附会为韩湘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韩愈在徐州任职时,曾作《赠族侄》一诗,据说是写给他一个远房侄儿的。诗曰:“击门谁家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据此推测韩愈这位族侄懂得一点道术。后来,为了流传的确实及可信,便将这位族侄坐实到有名有姓的韩湘身上,尽管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辈,而不是侄儿辈,但一般人也不会去考究了。

其次,韩愈向以孔孟道统自居,对佛道异端力行排斥,可以说是一位坚决的卫道者。他的固守形象得到颇多赞誉,自然也引来一些佛道人士的不满。于是,将其亲族中人塑造成术士,甚至神仙,韩湘的名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派使者到凤翔恭迎佛骨入禁中,礼拜三日,京师为之轰动。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表极谏。他历举历史上信奉佛教的皇帝,要么短命,要么亡国,指斥佛教虚妄误国。宪宗大怒,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地处省尾南国,当时尚属蛮荒之地,而且气候湿热,中原人初来乍到,极易患上瘴疠之玻这一去,对韩愈而言,也许就是有去无回了,一路上不免哀伤凄恻。不料,韩湘追至蓝关,并陪同他一道前往潮州赴任。在此情况下,韩愈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历史是这样的,仅有梗概与诗作流传,其中并无细节与详情。这些空白却成了后人发挥想象力弥补、拼凑的空间。虚构与传说在此诞生了——

据北宋仁宗年间刘斧《青琐高议》记载,韩湘性好道术,自言“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韩愈不以为然,令其在宴会上表演。韩湘遂取来一花盆泥土,并用密笼罩住花盆,一会儿果然开出两朵鲜花。众人赞叹不已。韩愈仔细端详,见每朵花上各有一句诗,分别写着“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解,韩湘则言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韩愈以谏迎佛骨,被贬潮州。行至蓝关,天降大雪,困顿不能前行。忽见一人冒雪而来,正是韩湘。韩湘道:“花上的诗句,验证的就是今天的事啊!此地便是蓝关。”韩愈叹道:“今天才知道你实非凡人,道术不浅。我正想作诗,就将这两句嵌成七律一首吧1说罢,吟出了那首著名的“一封朝奏九重天”。

在刘斧的叙述中,韩湘通过道术与诗谶已经成为修行不凡的仙人了。至于历史上的韩湘与雪拥蓝关的本事,则被窜改得面目全非。当然,刘斧也不是天马行空,胡乱编造。他只是将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五代道士杜光庭《仙传拾遗》等书中有关韩愈的流言加以具体化罢了。所有这些故事的敷衍盛行,也绝非仅止于猎奇而已,而是反映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在《青琐高议》中,韩湘这样劝解韩愈:“公排二家之学,何也?道与释,遗教久矣,公不信则已,何锐然横身独排也?焉能俾之不炽乎?故有今日之祸。”韩愈则以儒家道统自任,曰:“岂不知二家之教?然与吾儒背驰。……今上惟主张二教,虚己以信事之。恐吾道不振,天下之流入于昏乱之域矣,是以力拒也。”尽管如此辩驳,但在其记载中,韩愈已经相信韩湘的道术,并接受了他的仙丹,以求抵御南国瘴毒。这无疑是信道之人想象道教征服儒教的一种方式。

到了明清时代,《韩湘传》、《湘子传》等通俗作品层出不穷,更进一步将韩湘演绎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时至今日,关于韩湘子的传说仍为乡下老叟所津津乐道。比如,潮州东门外有一座湘子桥,相传即为韩湘子所造,至今仍有这样的歌谣传唱:“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 。”

故事来源

唐宋之际,佛教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致使僧徒日众,寺院遍布,并使其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站稳了脚跟,亦即在本土的儒家文化内部生根开花,以本土固有文化作为土壤,借力繁殖。至此,佛教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儒、道二教互为表里,既冲突又合作,相互依存,相互借鉴,但又独立门户。从学术的角度看,如果将佛教与儒、道二教并称为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较为突出的三个文化派别亦不为过。而且,相对儒、道二教来说,佛教的自我发展似乎更理想,故而,儒、道二教也不得不参照佛教,建立起自己的道统和经典。所以,彼时之文人,如果不受佛教文化的熏陶,不结交几个方外之友,不游历几处寺院,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更甚至许多文人还同时接受、修习三者之文化,虽儒者因取士之需,谋合当时政治需要,时时还得打出排佛斥道的旗帜,但这些并未妨碍其与佛、道的交往,也未影响其所谓居士生活 。

其实,起初佛徒因韩愈主张以极端的手段消灭佛、道二教,对其本人和排佛主张恨之入骨。皇甫湜即曾行文描述当时佛教界因韩愈遭贬而欢欣鼓舞的情形:“刑部侍郎昌黎韩愈既贬潮州,浮图之士,欢快以抃。”[1](卷2,《送简师序》)而佛、道二教更是将韩愈潮州之贬,看作是神佛对其排佛及排佛主张的报应和惩戒,并借韩愈侄韩湘子之口,编制了一个“湘子作诗谶文公”的故事:“公排二家之学,何也?道与释遗教久矣,公不信则已,何锐然横身独排也?焉能俾之不炽乎?故有今日之祸。”[2](P86)

此处记述的非常明白,“今日之祸”,缘自其“锐然横身独排”“二家之学”。虽然佛教在当初编造了一些类似的报应故事,以之惑人慰己,但随之即将皈依作为主题,演绎了浪子回头是岸的公案。

韩文公一日相访,问师:“春秋多少?”师提起数珠,曰:“会么?”公曰:“不会。”师曰:“昼夜一百八。”公不晓,遂回。次日再来,至门前见首座,举前话问意旨如何。座扣齿三下。及见师,理前问,师亦扣齿三下。公曰:“元来佛法无两般。”师曰:“是何道理?”公曰:“适来问首座亦如是。”师乃召首座:“是汝如此对否?”座曰:“是。”师便打趁出院。文公又一日白师曰:“弟子军州事繁,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语。”师良久,公罔措。时三平为侍者,乃敲禅床三下。师曰:“作么?”平曰:“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公乃曰:“和尚门风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3](P265)

韩愈对大颠称“弟子”,甚至以“军州事繁”,讨“佛法省要处”,期以闲暇时修炼。如此则是韩愈虽或别政务,然亦于佛法之修行介然于心。而按照禅宗惯例,弟子问禅难昧,“师便打”,挨打者必是蒙昧之弟子。此处有趣的是,大颠未打退之,而打了首座,此或多或少为韩愈保留了些尊严和脸面。并且因不好回答韩愈的请求,大颠“趁出院”。此段公案显然是将韩愈列为了石头迁禅师法嗣。关于这段记述,为真实起见,修订者也曾将表面上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删除。陈垣考证云:

《联灯》卷十九于石头迁法嗣大颠和尚下,增入韩文公问师语句,《会元》卷五仍之;《联灯》卷二十复以韩愈为大颠法嗣,并有语句四则,颇为识者笑,《会元》卷五则册之矣[4](P86)。

南怀瑾亦曾对这段公案有所述及:

韩愈贬潮州后,常问道于大颠禅师。故其在潮州,有三简大颠,在袁州时,曾布施二衣。周濂溪《题大颠壁》云:“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寄寒衣。”[5](P241)

宋时之大儒亦以此非之,既“自谓如夫子”,何以“数书珍重寄寒衣”,对一禅僧礼节备致,崇敬有加?此一不解。大颠何人,能使“原道深排佛老非”、“自谓如夫子”的韩愈回头?此二不解。奇人奇事,能改变奇人者自非常人,退之若是,大颠若是,能屈服倔强如韩愈者,非大颠而谁?非佛法而谁?佛徒设计此段公案,不外说明佛法无边,回头是岸,若韩愈者皆可如此,法力无边则可知矣 。

民间传说

仙事之形成过程

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现在可以见到韩湘仙事最早萌芽的记录,见于佛教徒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九。其次要关注的是《太平广记》卷五四引杜光庭《仙传拾遗》。

北宋时期,此一故事终于落实到韩湘身上。现在可以见到最完整的记载是刘斧《青琐高议》所载,但原文太长,这里转录《诗话总龟》卷四五引《青琐集》的文本:
  

韩湘,字清夫,文公犹子也。落魄不羁,文公勉之学,湘曰:“湘之所学,非公知之。”公令作诗,以观其志。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琴弹碧玉调,炉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玄田养白鸦。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公览而戏之曰:“子能夺造化耶?”湘曰:“此事甚易。”公为开尊,湘聚土,以盆覆之。良久花开,乃牡丹碧花二朵,于花间拥出金字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未晓其句意,湘曰:“事久可验。”遂告去。未几,公以佛骨事谪官潮州。一日途中遇雪,俄有人冒雪而来,乃湘也。湘曰:“忆花上之句乎?正今日事也。”公询其地,即蓝关,嗟叹久之,曰:“吾为汝足此诗。”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弊政,岂于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须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公别湘诗曰:“人才为世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好待功名成就日,却抽身去上烟萝。”湘别公诗曰:“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余独向道中醒。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云一点青。”

南宋人已经对韩湘仙事提出质疑,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引严有翼《艺苑雌黄》曾引段、刘二说。

韩湘加入八仙行列,从永乐宫壁画“八仙过海”和元杂剧来看,大约是金元问事。

更后出的《韩仙传》附会更为繁复,大约为明以后人之习作。

尸解仙

韩湘子据说其肉身并未有升仙。在他成仙之时,“看仙桃红熟,上树摘取,忽然树枝断了,因此摔落地上而死,身死而尸解。”因此,他实际上是尸解仙。

也有传说韩湘子是在潮州恶溪(今韩江)投身喂鳄获大功德升仙,也是尸解仙。

葫芦岛的传说

有两只鸟,男的是韩湘子,女的是林英。站在海边石头上修仙。等到两人都修行出人形来了,后来结为连理。到新婚那天晚上,入了洞房,韩湘子总是看书,也不睡觉。这样过了一夜,韩湘子就跑了,一跑就跑到终南山,上山修仙去了。

他跑了,林英挺想他呀,就上后花园排香去了。这林英也是修行人,手一指南天门,南天门就开,也挺厉害的。她一排香,她丈夫就知道了。韩湘子也想媳妇了,他说:“手指南天门自开,一排香烟喷满怀,有心要回韩家去,又怕不让再出来。”他一想:有了,我变个云游道士,左边胳膊掉下一为,悠了悠了我就上韩家大门口去化缘。把他媳妇念叨得心忙手乱的,她打发丫鬟小秋白:“去看看去。”秋白问老道:“你或化砖来或化瓦,或化石头修观台,或化柴米做斋饭?”老道对丫鬟说了。秋白回来告诉林英:“这老道不化砖不化瓦,不化石头修观台,不化柴米做斋饭,化和大嫂见一面。”林英一听就出来了,问这老道是哪儿的。他说:“我是终南山的老道。”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老道,你可知终南山的老虎洞口朝哪开?”

“老虎洞口朝南开。”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仙桃树你知道吗?”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桃树我也知道,是九棵正来九棵歪。”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道士,我打听个人你知道不?”

道士说:“打听谁呀?”

“我打听终南山的韩湘子。”

“你要打听韩湘子我知道,我们在一起吃过饭,在一块搅马勺。”

“你要知道韩湘子,回去你给我捎个信儿,我给你几顿斋饭不费难。”

“你要想终南山的韩湘子,你就坐我怀里来。”“老道你不是东西!”吩咐丫鬟小秋白:“你给我打!”小丫鬟一打,老道一变,驾丹去走了。林英一看是她丈夫,气得直跺脚,招呼:“丈夫你快回业,我也跟你上天台!”

“你肉眼凡胎怎能上天台,铁树开花再度你来。”

韩湘子修仙还得让皇上封一下。他到皇上那儿化银钱。皇上说:“给吧,你要多少哇?”韩湘子拿个小筐,“我就要这一小筐,把它装满为止。”皇上一看这小筐,也就装几块金子,就让人给他装。可咋装也装不满。把皇上的金山银山都装进去了,才到半筐。皇上一看说:”哎呀,这好像神仙来了。“韩湘子说:“谢主隆恩!”“哗啦。”把金子银子都倒出来了,一个金山,一个银山。“金山银山全不要,就要万岁金口玉言。”这韩湘子就成仙子了。

吹箫会龙女

韩湘子在八仙中是个风流俊俏的书生,他手中的神篇名为紫金箫,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据说,韩湘子这支神箫还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送他的。

有一年,韩湘子漫游名山大川,到东海之滨,听说东海有龙女,善于音律,精于歌舞,很想会她一会。因此,他天天到海边去吹箫。这一日,三月初三,正是东海龙女出海春游的日子。夜里,龙女听见海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长箫声,听得惊呆了。

韩湘子的箫声扰乱了龙女的心,那声声妙曲把它的魂勾去了似的,便身不由己地向海边走来,化作一条银鳗来会吹萧郎。

韩湘子一曲吹罢,大湖退去十里远。

这时,他发觉滩头上有一条误了潮的搁浅银鳗,正泪光莹莹地抬头望着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还陶醉在乐曲声中,韩湘子又好气又好笑说:

“鳗儿呵鳗儿,难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奥妙?你若是个知音,请把我的情意传到水晶龙宫去吧!”

鳗儿听了,连连点头。

韩湘子十分惊异,出于好奇心,他又吹起了玉屏萧。想不到,银鳗深通人性,居然在明媚的月光下婆娑起舞,跳起神奇的舞蹈。舞姿之优美,神态之奇异,世上罕见。连闯荡江湖游遍名山的韩湘子也愣住了。

那银鳗在月光下不停地闪腰,盘舞,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紧,突然银光一闪,鳗儿不见了,只见月影中站立着一个天仙般的龙女,柳叶眉,杏花脸,玉笋手,细柳腰,金纱披身,莲花镶裙。舒腰好似嫦娥舞,起步赛过燕掠水,把个韩湘子也弄糊涂了。

龙女边舞边唱:

寂寞龙宫呵闻箫声。

使君一曲呵凤求凰,妾应伴舞呵到天明。

歌舞声中,月儿渐渐西坠,潮水慢慢回涨、天快亮了。忽然,一个浪头扑来,鳗儿、龙女都不见了。这样情景,一连发生了三个晚上。

这一天,韩湘子又来到海边吹箫。不知什么缘故,吹了大半天,龙女就是不出海来。难道玉屏箫失灵了?气得他把心爱的玉箫摔断,龙女还是没有重来。

韩湘子正沮丧地往回走,忽闻背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却是个陌生的老渔婆。老渔婆朝韩湘子道个万福说:

“相公,公主感谢你的美意,特地差我出来传话。实不相瞒,前几夜在月下歌舞的乃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因事情败露,被龙王关在深宫,不能前来相会。今天她叫我奉献南海普陀神竹一枝,以供相公制仙箫之用。望相公制成仙箫,谱写神曲,以拯救龙女脱离苦海!”

说罢,老渔婆递上神竹一枝,便化成一阵清风不见了。

韩湘子将神竹制成紫金箫,从此断绝了在尘世游荡的念头,进了深山古洞,日夜吹箫谱曲,果然练出了超凡绝俗的本领。

后来,八仙过海,韩湘子神箫收蛇妖,妙曲镇鳌鱼,大显仙家神通;而东海龙女呢?却为了偷送一枝神竹,被观音大士罚为侍女,永远不得脱身。

传说,东海渔民至今还常常听到海上有深沉的箫声,那是韩湘子想念龙女,心中烦躁,在天上吹箫呢!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奇葩大杀器,炮弹2人高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野史记载慈禧生了光绪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北宋全能“学霸”是谁?沈括作品简介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一组能勾起儿时农村回忆的老照片,不胜怀念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