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伯涛早年曾师从波阳画家张云山学习纸画,旅居景德镇后专攻陶瓷粉彩,擅长翎毛花卉,瓷画以用笔工细、设色淡雅著称。后研习新罗山人一派画风,作品极富生活气息且标新立异,神形兼备。画花鸟善于表现禽鸟瞬间动态与明媚鲜艳的花树,风格俊逸清新,刻意汲取新罗山人画风之精髓, 融会贯通,使瓷画别具一格,对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艺术的昌盛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男,(1886年—1961年),名达,字伯涛,号黄山樵子,祖籍安徽省歙县,寄居江西省波阳县。祖父在江西饶州府(清时称鄱阳为饶州)开钱庄,家庭富裕,饱读诗书,“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早年在鄱阳拜鄱阳画家张云山为师,清末秀才,以金石、诗、书、画称著于世。1899年,14岁的少年毕伯涛考取清末秀才,至今还保存着当年赴考使用过的考篮及蜡烛。据其谑称,当年考题之一为“拿破仑何许人也”,他由于缺乏时事常识,竟答成拿刀破竹做个篮子的人。16岁始在鄱阳教私塾,以图再试。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诗、书、画傲视瓷坛,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新罗山人。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清王朝被推翻后,其家道中落,科举废止,仕途无望,精神苦闷中又遇早年丧妻,为摆脱苦闷,毕伯涛携一儿一女,到景德镇解忧谋生。偌大的景德镇却令他无处安身,只好暂栖五龙庵与和尚为伍。此间2年中,他靠为寺庙抄经书、作楹联、写匾额兼为索画居士涂抹丹青糊口。五龙庵住持敬重毕伯涛的人品、画品,先后推荐他到城中某翰林、局长处作家教,安排其子毕渊明到一瓷业公司学徒画瓷。在城中任教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王琦、王大凡并应邀加入“月圆会”,开始从作纸画转向画瓷。为有一个安定的作画环境,始租下一偏屋后堂,借房东一张八仙桌置于床头作画。尽管他所画翎毛不热销导致生活窘迫,却保持文人清高儒雅之秉性。
毕伯涛在与“月圆会”诸君吟诗作画交往1年后,传来波阳养父(毕伯涛曾过继大伯名下)病故的噩耗,启程回家守孝,长期中断参与“月圆会”活动,使人误认为他不是“珠山八友”最早成员。守孝期满后返回景德镇,毕伯涛专心画花瓶、茶盘,仍以翎毛为主,爱画八哥、鸳鸯、绶带鸟,亦画过吴霭生的上等瓷胎。毕伯涛瓷画着色不多,仅绿、黄、黑三色,追求淡雅画风,寄托超尘脱俗之情怀,与当时景德镇瓷画主流不合,知音寥寥,作品曾在南昌瓷器店丽泽轩销售,以小件居多,最大件也仅2.4尺。
由于作画不多,家境贫寒,毕伯涛未续弦再娶,全身心投入对儿子毕渊明的培养。他不仅督促儿子潜心作画练书法,还十分注重儿子的文化底蕴,有计划地安排儿子遍读诸子百家,加强诗词歌赋的修养,并在篆刻上下功夫。在他的打造下,毕渊明终成景德镇享有盛名的书画大家。儿子成才后,他作瓷画日少,偶尔画些纸画陶冶性情。建国初期,他与景德镇另两位清末秀才,受聘为江西省文史馆第一批馆员,撰写整理前清史料,从此瓷画辍笔,应邀偶尔为省文史馆画些花鸟纸画。他在任馆员期间,不受礼、不吃请,十分本色,直至1961年去世。
身为文人的毕伯涛,平生研究金石、书画,造诣颇深,对瓷艺与画艺相得益彰的“珠山八友”流派的形成,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探索,成为“珠山八友”初创时期的八位成员之一。
毕伯涛系“珠山八友”三种构成成分之一,即由文化人走向瓷艺画家。其寄居波阳拜张云山为师学画,是在清王朝覆灭走仕途无望后,选择的又一人生坐标。在张云山常客居景德镇彩绘瓷器的影响下,毕伯涛完成了从波阳向景德镇、从纸画向瓷画的双向转移。旅居景德镇之初,毕伯涛潜心学艺,随着接触面的不断扩大,先后结识了王琦、王大凡、汪野亭、汪大沧等景德镇瓷艺界名流,得以学习探究新罗山人一派画风,在瓷艺与画艺上长足进步。尤其是在1928年加入“月圆会”后的20年间,毕伯涛步入了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先后创作了《八百千秋图》《松鼠柿果图》《菊禽图》《英雄独立图》《古梅双雀图》《鸟乐图》等瓷板画及纸画《秋菊茗壶图》等。
毕伯涛的代表作——《鸟乐图》粉彩瓷板画,充分展示了他俊逸清新、立意隽永的画风。这幅瓷板画构图,由八哥和柳条两部分组成,柳叶飘逸,柳条见功夫;八哥梳理羽毛时的动感跃然纸上,动作把握准确又画得潇洒。尤为匠心独运的是:画面上的八哥背向观者,头却扭转回来凝目自视,在轻柔柳枝的衬托下,不仅显示了画面的凝视力量,更透析出笔者在清王朝覆灭后,徘徊于时代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新罗山人画派的神韵亦隐显其中。
毕伯涛作品毕伯涛的诗赋、书法亦见功力。《古梅双雀图》题款“古梅愈老愈精神,霜自为餐雪自珍,寒到十分清到骨,始知明月是前身”所表现的人格高洁;《秋菊茗壶图》题款“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未来”所显现的机趣灵智,均让人赏心悦目。
毕伯涛从一个落魄文人到瓷画艺术家,其从艺生涯横跨了半个世纪。虽然存留传世的作品不多却精美,其中不乏与其他七位画友共同绘制的成堂配套之作,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珍爱,各类博物馆所器重。新加坡收藏家刻意收藏了他画的翠鸟和永点菊花等。由于他擅长作诗词,文才在“八友”中见高,故常与八友研讨瓷画题诗,对“珠山八友”整体文化品位的提高,功绩卓著。其艺术成就还表现在为景德镇的瓷画薪传的人才培养上,令新中国制瓷艺术后继有人。在他培养的一批专业画师中,被誉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界杰出的陶瓷艺术家毕渊明,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
毕伯涛的瓷画以小件作品为多,小写意风格,画面疏简,布局考究,出笔利落,主次分明。从笔墨特点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画枝干常用干笔侧锋挥就,与田鹤仙双勾侧锋画梅干有很大的区别。出笔粗中有细,粗细合度,枝柯旋衍,蘸墨浓淡,不需再填,笔致严谨而洒脱,深浓浅淡相宜,湿润华滋,形质俱佳。
二是以没骨法画花朵,画面稀疏,随意中见率气,点虱之笔轻快凝练,有“落墨即是,出笔便巧”之特点,花叶的点染秀雅而沉稳。通过运笔、用墨、敷色等表现手法,较具体而简练地描绘花叶的状貌和特征,有时叶脉纹理以扒笔剐出,此乃毕氏画瓷常用之独特技法。
三是毕氏画鸟常以小写意勾染之法,较之程意亭和刘雨岑以丝羽法画鸟更为写意,也见率真。毕氏用笔概括,鸟的动态特征见于笔端。模仿品多刻意工细,套用程意亭、刘雨岑画鸟之法,严谨工整有余而写意之率气不足,常常牛唇不对马嘴。
从设色来看,毕氏追求单纯、明丽,他的画面都是以墨为主,色彩为辅,有“素以为绚”的效果。如毕氏画鸟只是在墨色勾画的基础上,淡淡染点色彩而已;而毕氏画花卉却又是傅色精研,淡逸清华。模仿品设色平板,多是浓艳过度,“染”的形式多于“写”的意趣,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如毕氏粉彩瓷板画《双鸟鸣春》,以小写意的手法绘阳春三月中的碧桃春燕。桃枝以干笔皴绘,笔法潇洒纵逸,妙诣独得,嫩梢向风,伸展有姿。桃花以点彩法绘就,正反俯仰,吐芳争艳,以浓色点蕊,求阿睹传神之妙。叶子侧锋撇绘,以扒笔剐出脉纹,细腻生动。春燕相向,呢喃轻语,以墨彩描画,传神之处点染赭石,表现得饶有趣味。虽是一副小景瓷板画,但透出春回大地、春光无限的美妙,表现出毕氏艺术灵动和清纯的特性。
中氏秀才出身,工诗书,书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一代著名书画家唐寅之笔韵。
常见落款为:“伯涛写于珠山”、“毕伯涛写于珠山”、“古歙毕伯涛画意”、“古歙中伯涛画并题”、“古歙毕伯涛写于珠山客次”、“古歙州伯涛毕达写干珠山客次”等。毕氏题款之“涛”字笔法讲究,结体独特,符号性很强,鉴定者若能洞察其真谛,是为鉴别毕氏作品真伪手段之一。
常见印款为:“伯涛”篆款。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