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bet365365体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来源:讲历史2016-05-09 14:09:24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是个褒义词,…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是个褒义词,多指军人战死于疆场,死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常用来形容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意志和决心。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在东汉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边境,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边境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边境这一问题,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虽然有了成效,但那也只是短暂的。东汉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困住了当朝者。这时候,后来的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就出现了。早期的时候,马援跟着光武帝南征北战,战果无数。东汉建立之初,边境发生动乱,马援直接请旨出击,大破进犯的敌军,刘秀也因此将他封为伏波将军。时光易逝,英雄迟暮。在马援62岁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又来进犯,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但是没人有能力担此重任,将匈奴驱逐出境。这种时候,马援怎么能坐视不理?要求率兵出征。
马革裹尸的典故

62岁在古代的时候算是高龄的,皇帝怎么还能忍心这么一位老者替自己去守卫江山?马援自然是坚持到底,“老臣的筋骨还硬朗着,男子汉就应该为国战死在疆场之上,死后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老臣怎么能畏畏缩缩?”皇帝无奈,只得答应。后来,马援在军中病逝,为祖国奉献自己最后的精力,算是圆了他那句“马革裹尸还”了。身为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老当益壮、不畏生死的精神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景仰。
南宋词人辛弃疾还曾就马革裹尸的典故写了一篇《《满江红·汉水东流》: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玉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辛弃疾借马革裹尸的典故,祝福友人。希望友人能像自己的先祖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抗击金兵,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马革裹尸的典故素来为后人所崇拜,身为前方将士,每一个出征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战场之上征伐杀戮,为着自己的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