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割据势力多且强大。正是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思想非常的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是通过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们的政策,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君主的重视,成为国家重臣。
结合《战国策》之秦策,下面主要叙述战国时期与这些人才,即游说之士,以秦国为例。
智能之士游说之辞使人信服,其辞之论据充足。
应候范睢在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一位辨士蔡泽宣称要取代应候的位置,蔡泽认为“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其论据是列举商君、白起、吴起和大夫文种的事例。
第一,商君在秦国实行变法,“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选自《战国策》),可是商君的结果却是被车进行四分五裂;
第二,秦国将领白起率领部队与拥有百万大军的楚国作战,打败楚军,攻打赵国,活埋了赵括,消灭赵军四十多万,“使秦业帝”。但白起最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第三,楚国吴起整顿国家政治内部,统一国家的风俗,而且“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吴起同样也是大功告成之后被杀;
第四,大夫文种在越国实施促进经济政策,“耕草创邑,辟地殖谷”,并且打败吴国,最后还是被越王杀掉。
蔡泽以此来劝告应候,应候此时是秦国的大功臣,劝说他是时候离开,要不然他可能走上类似商君、白起、吴起和大夫文种的道路。应候听了蔡泽游说之辞之后,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由此可见,游说之辞的论据充足,使人不得不信服。
秦国善用人才,不计前嫌,是秦国最终取得七雄争霸的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国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家,秦王对人才非常尊敬。辨士范睢到秦国,“王庭迎”,而且“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秦王为了请教范睢,他愿意亲自到庭前迎接他,甚至做到“跪”,即抬起臀部,挺直大腿,是对人才的尊敬和重视。
除此之外,秦王重视人才还表现在不在乎人才的过去,不计前嫌。荆、吴、燕和代四国想联合攻打秦国,辨士姚贾告诉秦王,他愿意“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最后他做到了。之后,秦王知道姚贾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大盗和赵国驱逐的臣子,身份低微,但姚贾凭借自己的才华说服了秦王,秦王仍然愿意任用他,“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秦国正是因为善于任用人才,才会获得正确而有效的国家计策,如范睢的“不如远交而近攻”策略,使得秦国一步一步地兼并附近的诸侯,扩大其领土,吞并天下,为完成一统大业奠定了基础。
当一个臣子的功劳越多,势力越大,必然会遭到其他臣子的排挤和诽谤。
同样,当一个国变得强大,其他诸侯国必定会嫉妒,甚至联合起来对该国进行孤立、排挤和攻击。
辨士姚贾因打消了荆、吴、燕和代四国想联合攻打秦国的想法,受到秦王的重视,成为秦国的重臣,可是姚贾的地位升高威胁到韩非,韩非诬陷他出使四国的时候,“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但经过姚贾解释,秦王没有相信韩非的话,“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另外,秦国的崛起并且强大,遭到其他诸侯国的排挤和攻击。秦国在遭到五国围攻的时候,地处秦国后方的义渠,受到魏国公孙衍的教导的义渠君在秦王想贿赂义渠君时,果断地向秦国发动进攻。因为魏国公孙衍曾经告诉他,“中国为有事于秦且轻使重币,而事君之国”。为了攻打秦国,各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与秦国进行对抗。
说明如果一国的地位突出于诸侯国之上,必然会遭到诸国的嫉妒憎恨,甚至围攻,如公元前288年,齐和秦国称帝,但是为了以免成为诸侯国的眼中钉,齐国和秦国依次取消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