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末年,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国家局势的控制力,群雄并起,相互征战不断,一时天下大乱。经过多年的分分合合,杀伐争斗,随着大多数诸侯的消亡,天下终于形成了三分局面,史称三国。曹操建立的魏国占有半壁江山,手中有个傀儡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传到他的儿子曹丕时,终于将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废掉,自己做了皇帝。至此,汉朝正式灭亡。魏国虽强大,却始终没有统一全国,和他并立共存的,还有蜀和吴两个国家,这就是三国。
汉朝从刘邦建国到汉献帝亡国,总共经历了406年时间,期间还经历了王莽篡汉、更始帝短暂执政、刘秀建立东汉等过程。时代前进,朝代更替,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不是哪个人能够决定的。尤其是开国皇帝,他制定的基本国策虽然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毕竟会有一定的时限,就像秦始皇,他设计的秦朝江山是万世,哪成想只到了二世就亡国。原因何在?只因为秦二世继承了始皇帝的暴政却没有继承他的雄才大略。人们有一种设想,假如公子扶苏即位当皇帝而不是胡亥当皇帝,秦朝能亡的这样快吗?这从某种方面来说,秦朝灭亡的原因应该算在二世皇帝身上而不是一世皇帝。但这只不过是学者史家的看法,尽管他们的看法正确,毕竟都是些理性的结论。老百姓不排斥理性,老百姓更讲情感!这不,他们就把三国亡汉的原因归到了四百年前的刘邦身上,说刘邦杀了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觉得冤屈,终于趁着乱世再生,成为枭雄将汉家天下灭亡,瓜分了汉家的土地。
当然,这种人生轮回、善恶相报的因果理念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是,这种理念反映的是一种普通民众的心理,让人们能够看出普通人的情感所在。那么,人们为什么对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在情感上不能接受呢?换句话说,这三个人真的谋反有罪必须杀掉吗?
韩信曾经是项羽的持戟郎中,多次向项羽献策,不被采纳,刘邦封汉王后弃项投刘。因为萧何的力荐,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职务在众将之上。统兵后出陈仓、定三秦、兵出函谷关,很快就形成了楚汉对峙的局面。刘邦彭城失利后退守荥阳,诸侯纷纷叛汉,或归楚,或自立。韩信攻魏、定赵,杀龙且占有齐国,其军事谋略无人能及,所以后世人说“人多出韩信”,由此可见影响是多么深远。后来韩信率军与刘邦会师垓下,一战彻底打败项羽,扶持刘邦当上了皇帝。
攻下齐国,打败齐楚联军后,韩信曾经向刘邦要一个齐王,刘邦不得已给了他。打败项羽后,刘邦以韩信熟悉楚地风俗民情为由,改封韩信为楚王。第二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以出巡为名,骗得韩信前来拜见,趁机将其擒获。可是这次韩信并没有被杀,而是被贬为淮阴侯。一个谋反的人被捉,仅仅是降爵位能够交代得过去吗?恐怕刘邦和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韩信的造反本身就是无中生有之事。还是韩信自己说得好:“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曾经和刘邦议论带兵,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却是“多多益善”,在皇帝面前都不知道收敛一下,又怎能不让刘邦畏惧!
后来代国相陈豨造反,有人再次告发韩信谋反。这时候刘邦在征讨陈豨的前线,吕后联合丞相萧何杀了韩信,并将其灭族。这次韩信是不是真的谋反了呢?《史记》中记载的较为详细,不少人也认为韩信真的是谋反了,至少他已经有了这种想法并做了一些准备。但是,民间或者非官方记载当中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吕后捉到韩信后,准备行刑处死。韩信说:“皇帝曾经赐我‘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铁不死’,不知你如何杀我?”吕后就用黑布把天地遮盖起来,用竹签子刺死了韩信。
这仍然是一种注重点的分歧,史家学者注重的是韩信造反了吗?民间则注重的是韩信真的该死吗?“四个不死”肯定是编造出来的,吕后能够“遮天盖地”也说明就是她让韩信死。到了这个时候,韩信是不是造反,并不是民间关心的重点。同样,吕后不关心,刘邦更不关心。当听到韩信已死,刘邦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关心的是韩信临死说了什么话。既然刘邦和吕后都不看重韩信是不是真的谋反了,民间的这种不关心也就不必指责了。
彭越最大的功劳在于“扰楚”,正是由于他的不断骚扰,项羽粮道经常被断,因而不能专心西向讨伐刘邦,而刘邦却可以得到喘息之机。这个人封王也并不是刘邦很愿意的事情,但人家毕竟是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有自己的地盘,给你刘邦帮了那么大的忙,给个王也算不上是太过分。问题发生在陈豨造反,刘邦向彭越的梁国征兵,彭越自己没去,仅仅派去了很少一部分兵。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逮捕了彭越,将其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这事情本来应该结束了吧?可是这个吕后不怕事大,说彭越是个“豪壮而勇敢的人”,留下他就是留下祸患,于是再让人告发彭越谋反,终于将彭越杀掉,也灭了族。
彭越真的造反了吗?一个使臣就能将其逮捕,鬼才相信这是正在造反或者是准备造反之人。这和韩信被贬是一样的道理,一个造反之人仅仅是被贬就可以了事的吗?
英布在项羽分封时就是九江王,因刘邦拉拢转投汉。这种情况,你不给人一个王实在说不过去。英布倒是真造反了,证据确凿,问题出在为什么会造反上。汉十一年(前196)夏天,刘邦杀了彭越,把他剁成了肉酱,又把肉酱分给了诸侯,英布也得到了一份。可以想象,任何人得到这样一份“赏赐”,都不可能是感恩戴德,有的只是内心的恐惧。这种失去人性的做法,是为一般人所不齿,皇帝身边的人不敢说,远离皇帝的民众一定会对他进行道义上的谴责。面对这种情况,英布知道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这时候做一些应急准备也是意料中事。因为家事处理不当,淮南国的一个侍中告发了英布造反。不过,这个告发的人说的是“有造反的迹象”,相国萧何也怀疑可能是“因仇结怨”而告发。当刘邦派出使臣的时候,英布真的造反了。
当韩信和彭越的结局摆在英布面前的时候,英布可能想到的是,如果不造反,他的下场会比这两个人好吗?
刘邦杀这三人似乎有点儿过,史家学者当然会看到其维护国家稳定的积极一面,但老百姓不能、不会也不好直接指责皇帝,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而这三人被杀总有些让人同情的成分在其中,有了这种广泛认可的同情心,编造一个刘邦杀三王导致三国亡汉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