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bet365365体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吴用为什么背离晁盖倒向宋江?为了实现自己抱负

来源:讲历史2015-07-31 14:54:38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宋江自上梁山以后,就开始代替晁盖率领部众出征。作为梁山来说,虽然他们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王国”,但毕竟这个王国是山寨的;尽管他们都是“好汉”,但这个好汉说到底还…
宋江自上梁山以后,就开始代替晁盖率领部众出征。作为梁山来说,虽然他们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王国”,但毕竟这个王国是山寨的;尽管他们都是“好汉”,但这个好汉说到底还是绿林的。在梁山这个绿林好汉占领的山头上,晁盖还是个正儿八经的首领,名义上,宋江等头领只不过是他的小兄弟,其他的更是小喽啰。按理说,梁山上有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尤其是需要大队人马出动,都应该是晁盖带队才行。可是,因为宋江救了晁盖的关系,宋江在梁山上有了特殊的地位,所以,这宋江要代替哥哥出征,每一次都能成行。从晁盖这方面来说,人家“担着血海般干系”救了他,把这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是应该的(刘唐说晁盖早有这个意思),但是对于其他将领以及当时好汉们所讲究的那个“义”字来说,这又是不可以的。所以,当宋江打了清风寨,带着人马准备投靠晁盖,因为家信半路上回家不能上梁山,花荣、燕顺等人尽管知道两人的关系,又手里拿着宋江的书信,心里还是没有底,因为这梁山毕竟是晁盖的。后来,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这梁山就成了宋氏天下,朝廷要招安,那诏书上写着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唯有宋江除外。如此说来,只要晁盖坐着第一把交椅一天,这梁山泊就是晁盖的天下。宋江要代替晁盖出征,除了晁盖,还必须要得到弟兄们的拥护才成。而问题恰恰在于,掌握着梁山泊兵马调度大权的军师吴用,总会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宋江。而这个所谓的智多星,在晁盖征伐曾头市的战斗中,却并没有随晁盖出征。可以说,宋江能够架空晁盖,吴用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没有吴用,宋江想架空晁盖也是徒劳枉然。那么,吴用为什么会选择倒向宋江,又是怎样支持宋江架空晁盖的呢?
吴用和宋江本来不认识,这种恩情应该算作是私,于公还是在晁盖
吴用为什么背离晁盖倒向宋江?为了实现自己抱负
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宋江稳住了公人,冒险来到晁盖庄上报信。这时候,三阮兄弟已经回到了石碣村,而吴用、公孙胜和刘唐还在晁盖庄上。因为这是“私放”,宋江需要抓紧时间回到县里。晁盖也来不及多说,安排宋江和三人见了一面,宋江“略讲一礼”,“飞也似望县里”去了。送走了宋江,晁盖问他们三人说:“你们认得那来相见的这个人么?”可见,他们都不认识宋江。晁盖说:“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这对于晁盖来说,告诉这些弟兄们,不要忘了宋江的大恩大德,是一种道义。从吴用等人来说,知恩图报,也是做人的本分。但事情还应该从另一方面来看。劫取生辰纲,刘唐、公孙胜等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晁盖这儿,说明他们是把晁盖当做头领,白胜被抓招供时也说,“为首的是晁保正”。在那个等级社会,晁盖这个大哥就是主公,就是这几个人的“君主”,他们都是晁盖的臣下。这就像关羽、张飞一样,他们虽然和刘备成了结义弟兄,但刘备首先是他们的“主子”,其次才是他们的大哥。因此,吴用维护晁盖的权威是“公理”,而报答宋江的恩德和对待晁盖相比,只能算作是私义,更何况,宋江并不是因为七个人而私放晁盖,私放只因为晁盖一人。换一种说法,报答宋江的恩德是晁盖集团的事情,晁盖当上梁山首领后,是整个梁山山寨的事情,吴用不会也不应该因为这个事情选择倒向宋江。这就像关羽,他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在华容道上私自放走了曹操,这些都是他报答曹操恩情的私义,而矢志不渝地追随拥戴刘备,才是他一生不变的“忠义”。
当然,晁盖和宋江的关系比较特殊,这有别于刘备和曹操,但仅仅从“君臣”关系上来说,两者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此说来,吴用倒向宋江,必然是另有原因。
宋江宁可当罪犯也不上梁山,吴用说,我明白了,这里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宋江被断配江州,晁盖“只怕路上错了道路,教大小头领分付去四路等候”,终于被刘唐一路接着。刘唐要杀了两个押送公人,请宋江上山,宋江以自刎相逼,要刘唐放他去江州。刘唐说:“哥哥这话,小弟不敢主张。”并说吴用在前方等候,领着宋江来到吴用和花荣面前。花荣说,为什么不给兄长开了枷?宋江说:“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吴用紧接着笑着说:“我知兄长的意了。这个容易,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晁头领多时不曾得与仁兄相会,今次也正要和兄长说几句心腹的话,略请到山寨少叙片时,便送登程。”宋江听了这话后说:“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两人一来一往之间,都说对方知道自己的“意”,那么,两人懂得对方的什么心思呢?从吴用来说,宋江的心思就是宁可当罪犯,也不愿意当强盗。既然要当罪犯,就要当一个“好罪犯”,因此公人不能杀,枷锁不能开,因为这是“国家法度”。从宋江来说,罪犯离正常社会距离近,梁山泊头领离正常社会远,罪犯遇到大赦或者边境有战事,还可以做个“忠孝”之人,而上了梁山,则完全成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这是“上违天理,下违父教”的。所以,当吴用承诺“只不留兄长在山寨便了”的时候,宋江马上说,只有吴用知道他的意思,连花荣这般最知命的兄弟也是不懂得宋江的心意的。有了这番默契,宋江上了梁山泊,始终是带着枷锁的,众位弟兄“教去了枷,也不肯除”,不用说,梁山泊的“大总管”吴用成全了宋江的这番“意”。
后来,宋江写了反诗,不得不上梁山,坐上了第二把交椅。通过前面的事情,吴用肯定知道,宋江是时时刻刻想着回到他那个“忠孝”路上去的,这和吴用的心思是一致的。古代文人为什么要读书?不用说,就是为了当官。吴用是怀才不遇,他想通过劫取生辰纲证明自己的智慧,因为此前有人已经劫过一次生辰纲,成功了,他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只不过是百密一疏,出现了一个白胜,事情败露,这才选择造反的,其实,他的骨子里是想当官的。
晁盖本来可以不造反,他只是想享受一下被人拥戴的滋味,招安不招安,无所谓。本博有一篇文章《晁盖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专门论述过这个事情,再重复说明一下,这不符合吴用等读书人的理想。
宋江上梁山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却是有备而来。两人围绕过梁山和上梁山有了默契
宋江第一次打算上梁山,那是在打下清风寨之后,尤其是有了一个花荣还不够,他还费尽心思再拉上一个秦明,这样,真正有武艺的就是两个人。宋江因父亲的假信不能上山,花荣领着一般头领上了山,梁山头领一共是二十一位。梁山原来有四位头领,林冲、杜迁、宋万、朱贵,真正属于晁盖的也就是七人,再加上拥戴晁盖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林冲,晁盖派共是九人。花荣一行是九人,假如宋江上山,宋江派就是十人。不能不说,宋江是有所算计的。从江州刑场被救出来,宋江不顾危险,拉着一帮弟兄攻打无为军。做下了这件事情以后,宋江跪下来求江州众人跟随他上梁山,李俊、张横、穆弘等江州弟兄只能是跟着他走,因为事情很明白:“今若不随哥哥去,同生同死,却投哪里去?”到了梁山,经过一番推让,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当吴用、公孙胜这个梁山决策集团的人员确定了以后,宋江马上发令:“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这话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头领们既不分功劳高下,分什么?新旧头领都不是一个两个,这位置难道就不用再分了吗?既然不分功劳高下,为什么还要说日后出力多寡再定夺?这样一分配的结果就是,左边旧头领九人,右边新头领二十七人。
新旧头领一说,算是让吴用看明白了,宋江上梁山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却是有备而来。
当然,宋江也忘不了敲打一下吴用。在“宋江说起江州知府捏造谣言一事”的时候,还说了一句:“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这假书正是吴用的失误,所以黄文炳撺掇蔡九知府来个“先斩后奏”,差一点要了宋江的命。吴用不是晁盖,更不是李逵,他能听出一个弦外之音来,宋江说刑场一事,他没有马上回击宋江,当宋江说到“拒敌官军一事”的时候,吴用这才说:“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吴用并没有接茬说宋江的那个“拒敌官军一事”,宋江也没有接茬说当初坚决去江州服刑一事,而是问了黄安之事掩盖了过去。从此以后,两人只有默契。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