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年前,即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农历 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玄武门发动武装政变,射杀太子李建成,击毙齐王李元吉,不久后逼迫父皇李渊拱手让位,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太宗。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的经过,史书诸如《两唐书》、《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都受到了皇权的左右,因此十分隐晦,这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的谜团。
李世民究竟是凭着怎样的资本,敢跟他的哥哥李建成叫板,去抢那个皇太子的位子的?他又为什么能够抢到手?
在人们的想象中,阴谋家是干不出好事来的,然而,李世民在擦干血迹、登上皇位之后,却为什么能够开创一个令后世王朝永远都无法企及的盛世?他究竟是凭着什么法宝来开创这个盛世的?据考证,他统治的时代,经济实力跟“开元盛世”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但他为何会被四方尊为“天可汗”?他的唐帝国为何能赢得那么广泛的国际声誉,以致招致万国来朝?揭秘玄武门之变,一切要从头说起。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在今天的陕西武功县。作为唐国公,李渊不仅在长安拥有豪华的府第,在长安以北的武功,还建有别馆,窦氏就是在这座别馆里生下李世民的。
据传,李世民四岁时,有个算命先生说他是太阳的化身,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就是根据这个说法给他的次子取名为“世民”的。尽管这种传说不可尽信,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判断:当李渊在取下“世民”这个名字时,他并没有想到,日后他的这个儿子真的就干出了一番“济世安民”的事业来。透过史料的只言片语,我们能发现,在不少的情况下,李渊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是比较紧张的;也就是说,在李渊的心里,他更看重长子李建成,而不希望次子压过了长子的风头,所以会在有意无意间敲打敲打李世民。但偏偏上天眷顾李世民,每每关键时刻,这个英武少年总能出现在关键位置,为李渊建唐解除燃眉之急,或拿下重要战役,从而在这个过程中立下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战功。
譬如,在做太原起兵前的准备工作时,李建成、李元吉都不在太原,只有李世民守在父亲身边,他正好发挥善结人缘的特点,网罗各类豪杰,为起事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著名的军事将领刘文静,就是李世民亲自下到监狱里给请出来的。在李渊的军队攻下长安、直至称帝后,当时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相当多,兰州有薛举,洛阳有王世充,河北有
窦建德,山西以北有刘武周,长江流域有萧铣,等等,李渊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支而已,谁也不敢肯定他就能笑到最后。在这个时候,是李世民统率军队东征西讨,完成荡平宇内的任务。消灭薛举,解除了西顾之忧;拿下刘武周,则是保住了李唐的龙兴之地山西。这其中,最能体现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的,是他歼灭王世充部和窦建德部的那场洛阳、虎牢之战。
这场一举歼双雄的战役从公元620年七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五月。当时,王世充刚刚经历过与李密的一场恶战,虽然取得胜利,但已元气大伤。李世民率部东征,经过几次较量,将王世充紧紧压制到洛阳城里,使洛阳成为一座孤城。围困半年后,眼看王世充就要弹尽粮绝,就在这时,窦建德率10万大军南下救援王世充。当时,李世民的军队也是相当疲劳了,面对腹背受敌的险境,怎么办?李世民果断地否决了部分将士要求撤退的建议,而是实施围城打援的战略,即留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洛阳,他本人则率主力北上,占据易守难攻的虎牢关,截住窦建德部。与窦建德的较量,几乎就是一场耐力战,就看谁能坚持。当时,窦建德希望越早决战越好,李世民却不予理睬,只在暗地里寻找最佳的战机,如此一直僵持到621年的四月。有时,主动权的变易往往只是一念之间,就在窦建德屡屡挑战而不得、有所松懈时,李世民的军队突然发起进攻,将其打了个措手不及,导致全面崩盘,窦建德被活捉。随后李世民军押着窦建德走到洛阳城下,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举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