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在官渡为何缺粮?
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屯田,到建安五年进行官渡战役,期间相隔四年,这期间曹操的作行程包括:
——建安元年,十月,攻杨奉于梁(今河南临汝西)。
——建安二年,正月,攻张绣于宛(今河南南阳)。九月,攻袁术于陈(今河南淮阳)。
——建安三年,三月,攻张绣于穣(今河南邓县)。九月,攻吕布于下邳(今江苏古邳)。
——建安四年,二月,攻睦固于射犬(今河南修武西南十公里),八月进黎阳(今河南浚县)。
——建安五年,正月,攻刘备于沛、下邳。
由此可知,在屯田期间,曹操带领大一直在连续征,因此粮的消耗也不会少。不过占这些地方自然也收获不少粮食。因此估计到官渡之战前,曹操的粮在许都的仓库中已经很多了,完全能够保证队的正常需要。至少在这几年的作中,再也没有看到曹军因粮短缺而影响战的情况发生了。
那么为何在官渡战役中,曹一直被粮严重缺乏的问题所困扰呢?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三国志武帝纪》又记载: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
——《三国志荀攸传》记载: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食方尽,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应绍,食乏。
——《曹瞒传》记载: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急之日也。
可见,曹操由于粮食缺乏,已经有了撤离官渡,退回许都的想法。联系到曹操对负责粮草运送的部下保证要在15天内打败袁绍和对许攸所言只有一个月的粮食,可以说明曹操在官渡的粮大约只有20天左右的用量。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曹操在许都的存粮不够吃,而是其运输线一直遭到袁绍部的偷袭和截,把其从后方运送上来的粮食毁了很多,这才导致了官渡线粮的严重不足。
——《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可见,袁绍并不是没有采纳其部下的建议,而是多次派遣精锐轻骑,包抄、切断官渡营的后方粮道,这自然就表现在把粮道上正常运输的粮草加以全部毁。最后,任峻没办法,只好采取集中运输和装护送的办法,才把一千辆运粮车安全地运送到了官渡前,缓解了曹的粮食危。
不过有一点,由于前面多次运粮队在半路被敌军拦截毁,因而导致许都的存粮也大量地消耗掉了。因此,虽然在最后阶段,由于任峻采取有力措施送上去一千辆车的粮食,但是其仓库中已经再也没有粮食可运了。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
平时,在正常情况下,曹操每次完成一次作,总会返回大本营许都。但是这次官渡战役胜利之后,曹操却没有返回许都,而是率领大向东开拔,一直到了兖州东平国的安民一带。其目的是到这一带“就谷”,也即就地取食。我们注意到,安民到官渡一带,路程大约在255公里,约合580汉里,是返回许都路程115公里(合260汉里)的2。2倍。而且这一带并没有什么适合的作战目标,可以说,曹操这样做的目的,确实就是单纯的就地找食。也就是说,如果从官渡返回许都,是没有办法解决粮供应问题的。由此可见官渡战役双方对粮食的消耗是多么巨大,可以说把曹操数年间积累的粮食基本都消耗光了。
另外,曹军在官渡的粮食补给大致经历以下过程:
——曹操在官渡早有战役准备,储备有一定的粮食;
——因此,曹操在4月北进经历颜良、文丑等作战,并没有粮食问题;
——随后,袁军大举过河,曹军逐步退到官渡防御,由于时间较长,开始从许都补给粮食;
——结果遭到袁军的多次拦截,大批粮食被毁;
——到了8月,由于两军在官渡形成长期相持,曹军已经感到粮食紧,曹操有了退回许都的考虑,但是被荀攸劝阻;
——随后,任峻采取装运的方法,终于把一批粮食补给上来;
——注意,此后许都也已经基本没有粮食可运了。
——而同时,由于袁军人数众多和多次遭到曹军拦截粮食,其前线的粮食供应也陷入危机,迫切需要乌巢这批粮食来保证补给。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