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财政崩溃,仅仅是打匈奴惹的祸?
作为bet365365体育上著名的“大有为”之君,汉武帝刘彻确实是一个很“有为”的人,一辈子干过的大事着实多,比如打的仗多,对匈奴的战争一打就是一辈子,从青年打到他过世都没完。
对南越、西南部族的战争,一打更是旷日持久,连打带拉,终把广阔的西南、东南大地彻底纳入中华治下。
外交活动也多,先有张骞通西域,又有大规模开发西域,连出使带赏赐外国使者,同样花费巨大,工程建设也搞的多,河西走廊还有河套草原,都设立了郡县进行统治,在当地铸城驻军,不惜血本站住脚跟。
还有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动用部队十几万人,把黄河从东到西修缮了个遍。外加私生活也丰富,赏赐皇子,乃至求神拜佛,泰山封禅,样样都搞得轰轰烈烈,终其在位54年,始终“有为”的很。
既然“有为”,自然就要花钱。打仗不用说,得靠钱砸出来,通西域,发展友好关系,没钱自然玩不转。
至于私生活方面,更是挥金如土,干工程修城池治黄河,样样也大把花费,偏偏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很大方的人,只要活干成了,封赏赐钱眼皮都不眨巴一下,打赢了仗的士兵要奖赏,军官要奖赏,求神仙求的好的道士方士也要奖赏,来访的各国使臣更要奖赏。
如此种种,都要钱,虽然西汉早年经过休养生息,积累了大笔财富,但到底也经不住他这种花法,文景时代积累的钱粮,早在公元前124年汉朝在河套铸城屯军时,就已经花费殆尽了,以汉朝当时的税率和农业水平,是难以支撑起汉武帝这般“大有为”的。
秦始皇折腾了十几年,就把秦朝折腾没了,汉武帝折腾了54年,虽然晚年也闹得积弊丛生,但西汉帝国终究挺过来了,原因很简单,他有钱。
可是,汉武帝的钱从哪里来的?
来钱的花样当然也多,比如汉武帝时期开始卖官鬻爵,凡是出钱的,要爵位有爵位,要官有官,比如加重民间赋税,提高农业税率,税赋最重的时候,把小股的农民起义都逼了出来。
当然也有发展生产之类的好事,比如在民间改良农具,推广新型耕作方法,提高土地产量。但如上种种,皆只能算是来钱的小头。
“大头”的费用,都来自一个地方——经济改革。
汉武帝在位时期,同样是西汉经济的重要转型期,比起西汉早期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时期整个西汉帝国的经济形态乃至经济模式,都发生了新变化,汉武帝适时而动的经济大改革,才是他能够获得足够金钱支持的关键。
至于经济改革的成败,身前身后更是评论不一。
【一】
汉武帝时期财政出现困难,是从公元前120年左右开始的。
那时正是西汉帝国对匈奴战争的白热化时期,汉帝国从公元前129年开始,变被动防御匈奴为主动出击匈奴,之后相继收复了河套草原和河西走廊,随后又发生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归顺的事情。
打仗的军费开支,赏赐将领的开支,乃至安置匈奴降军的花费,样样都支出甚多。到公元前124年,西汉帝国就已经花光了文景时期积累下来的钱粮财富。比这个更严重的,是西汉帝国此时经济政策出现的问题,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经脉不通。
西汉立国初期,国家经济凋敝,因此西汉王朝的主要政策有两条,一是重农抑商,二是轻徭薄赋。
所谓的重农抑商,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地主地位,极力打压商人地位,压制工商业者的生存空间,鼓励垦荒与农业生产。
而轻徭薄赋这一条,却让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因为汉帝国早期的税率低,不仅仅是农业税低,商业税同样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繁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就不可遏制。
汉文帝时期,还开放了原本的“关卡制度”,允许不同地区的商人自由流通,开放了原本不许老百姓进入的山泽丛林,如此一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便没有了障碍。到了汉武帝即位的早期,中国大地已经是豪强丛生,新富阶层遍布各地,商品经济,呈现出勃勃繁荣之势。
等到汉武帝即位才发现,所谓繁荣,其实多是表面繁荣。
因为这样的繁荣,是和政府没有关系的,大户富了,政府的税收增长速度却没有赶上民间财富的增长速度,论原因,还是汉帝国“无为而治”惹的祸。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对民间经济采取不干涉的政策,鼓励其自由发展,但自由过了头,就是政府失去了对民间经济的控制。
以工商业为例,各地的势豪大户,大都是商人阶层出身,发家之后继续经商的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开始买田置地,成为新兴的地主阶层,在“地主”身份的掩护下,他们获得了作为商人所难以获得的特权,更方便他们从经商中获利。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