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bet365365体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三国演义》对魏延的污蔑

来源:讲历史2016-10-01 15:13:22责编:Jie.Xu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韩玄怀疑黄忠里通外应,于是要斩黄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杀死韩玄,献了长沙。不料诸葛亮看出魏延“脑…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韩玄怀疑黄忠里通外应,于是要斩黄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杀死韩玄,献了长沙。不料诸葛亮看出魏延“脑后有反骨”,认定他“久后必反”,下令将他斩首。亏得刘备阻止,才免魏延一死。

从这一回书开始,魏延便在读者心中成为反面人物,而佩服孔明有先知之明了。

魏延是不是真的造反,按下慢表,先说魏延的出身。

《三国志·魏延传》说,魏延是义阳人(今河南信阳市西北),“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他出身是卑微的。原来后汉时,带兵的人可以自己招收流散失业的壮丁,归入自己部下,编为队伍,这些人称为“部曲”。他们对主人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带有半奴隶性质,当然其中有才能的,同样可以提升。魏延既是刘备的“部曲”,就并非一员降将了。

魏延追随刘备日久,刘备对他的本领是深有认识的。下面这件事便是一个明证: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正是击破曹军,斩了夏侯渊,取得汉中不久之际。汉中这个地区,当时何等重要,应派谁去镇守?关羽在荆州,不能离开,大家都认为应派张飞去,因为张飞正击破张郃,立下大功。不料刘备却提拔了魏延,命他督汉中军事,领汉中太守。这使军中大为惊讶。

魏延有没有辜负这个委托呢?他以后一直镇守汉中,并无军事失误。诸葛亮北伐时,派魏延督前部军马,又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他又深入羌中,大破了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升征西将军,进封南郑侯。这就可见其人确有军事才能。《三国志·杨仪传》说:“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也可见诸葛亮并没有歧视他,更不会认定他久后必反的。

但魏延恃勇矜功,性情傲慢,却是事实。他同丞相长史杨仪尤其不协,势成水火。据《三国志·费祎传》说:“军师知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谕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可惜诸葛亮一死,便立即爆发一场生死搏斗,结果魏延失败,“反叛”的罪名便落在他的头上了。

这是蜀国内部的一场悲剧。

魏延只是反对杨仪,并未反对诸葛亮,更不反蜀。

孔明在军中病逝,魏延和杨仪本来平日不和,此时更因爆发新的矛盾而火并起来,结果魏延被杀。

史书上记载这件事是颇有矛盾的。

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病危时,秘密同杨仪、费祎、姜维商定退军计划。孔明死后,杨仪等秘不发丧,先派人探听魏延意见。魏延说:“丞相虽亡,还有我在,决不退军。如果叫我带兵断后,我也不干。”杨仪于是不理魏延,自己引军先退。魏延知道了,却又抢在杨仪前头,先行退兵,而且烧断栈道。杨仪等人从另一路道追赶魏延,到了南谷口,两军相遇,魏延的士卒纷纷散去,于是魏延与数人南奔汉中,被马岱所杀。

魏国人写的《魏略》则说,诸葛亮临终时本来叫魏延代理军事,魏延遵嘱退兵,到褒口才发丧。杨仪因平日与魏延不和,怕被杀害,于是扬言魏延要率众反叛,起兵突攻魏延,魏延出其不意,逃走被杀。

两种说法不管如何矛盾,有一件事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魏延当时是一直向南走的。《三国志》说魏延退到南谷口才遇上杨仪的军队;《魏略》说魏延退军到褒口(即南谷口)才为诸葛亮发丧。一按地图,我们就知道,南谷口离汉中郡(南郑)不过几十里,却离诸葛亮死的五丈原有几百里。魏延假如有心造反,怎会不北走投魏,反而南行几百里到汉中附近才忽然造反?魏延又不是小孩子,他岂不知道这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么?

由于魏延和杨仪不和,孔明一死,内部便发生争执,争论不决,于是魏延和杨仪各自领兵南行,又各自向成都报告,都说对方不听调度,有意作反。及至到南谷口,两军相遇,展开战斗,魏延所领的只是先锋部队,人数较少,很快给杨仪统率的主力打败了。魏延一死,反叛的帽子就加在他的头上。本来元帅新死,军中内杠,不管谁有道理,失败者也总得吃亏,何况死无对证,于是罪名也就坐定了。这一推测,史学家吕思勉曾经提出来过,看来还是合理的。

魏延可说死的冤枉,但杨仪也并未因此大用,诸葛亮的位置由蒋琬继承。杨仪于是十分不满,对费祎说:“丞相死的时候,如果我带一支军队投降魏国,不是比现在好多吗!真是后悔莫及了。”(《三国志·杨仪传》)

这叫做不打自招。杨仪是个什么人,也可以想见了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